中文 / English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重走西北角】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打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样本
发布日期:2024-07-05

511日,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采访小组在兰州新区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二号地块看到,水塘碧水微漾,青草与水面连成一片,赤嘴潜鸭、赤麻鸭和白骨顶等小动物正结伴嬉水。

 

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秦王川盆地南部,由自然降水、地下潜流、引大入秦提供水源。它与南方湿地形成过程、地质形态有着很大的差异,是一片经过长期水文过程逐渐形成的陇中黄土高原区罕见内陆盐沼湿地。近年来,随着对湿地保护的加强,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率由35%提高到67%,生物物种稳定增长,湿地生态系统日趋完善。

1111.jpg

这是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一号地块一角。采访小组进入湿地公园,感受到一股凉意袭来,公园内基本达到百分百绿地覆盖并形成了湿地局部小气候现象。(程怡文 摄)

2222.jpg

这是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二号地块景观。采访小组了解到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整体规划为生态保育区与恢复区、景观游览区、科普宣教区、管理服务区四大功能区。湿地公园项目为减少环境破坏,尽可能利用原有的地形和路线,同时对沿线植被、水系、地质、景观等进行了局部修缮和调整。(程怡文 摄)

3333.jpg

这是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二号地块内成群的赤嘴浅鸭。2017年以来,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鸟类已由原来的132358种增长为153276种,较之前鸟类数量增加了31.03%,常见的种类有白骨顶、赤麻鸭、绿头鸭、白鹭等。(湿地公园 供图)

4444.jpg

湿地公园现场管理员魏江善正在进行日常巡护,保护绿化设施,对动植物进行监测。(程怡文 摄)

5555.jpg

这是湿地公园二号地块内设置的野生动物救助站,2021年公园救助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雁正在此进行孵化。近年来,公园投放了各式鸟巢、设立了多个野生动物救助站,已累计救助受伤野生动物70次,救助办理率达100%。(程怡文 摄)

 

  (作者程怡文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冯诚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侯巍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



来源:【中国甘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