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加强湿地生态保护 山东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发布日期:2024-12-04

中国山东网·新感知123日讯123日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加强湿地保护法治化建设,助力美丽山东建设情况。

1(1).jpg

湿地常被为“地球之肾”,是全球最大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也是生态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在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了山东省首个集养护观测、科普研学、文旅参观于一体的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在黄河三角洲湿地组织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建设生态环境定位观测研究站。目前,黄河三角洲湿地已成为东方白鹳全球最大繁殖地、黑嘴鸥全球第二大繁殖地、白鹤全球第二大越冬地,鸟类由187 种增加到373种。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开展科学调查和观测,掌握变化趋势,提升湿地生物多样性。广袤的湿地为生态系统涵养水源、养育生灵、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生态环境部门以湿地为重点,积极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保护和监测山东省珍稀濒危物种,及时了解生态系统变化趋势,山东省探索创新建设了19个生物多样性养护观测站,其中涉及湿地8处。

同时,开展生态状况评估,摸清生态底数,助推湿地生态质量改善。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是自然生态保护的重要原则要求,摸清生态底数是开展生态保护的一项基础性工作2022年起,山东省对37个国家级和省级及以下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其中涉及湿地类型保护区7个。评估结果显示,各保护区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面积逐年扩大,生态系统结构相对稳定,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总体来看我省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明显。此外,还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开展了评估,今年5月省生态环境厅首次发布了《黄河三角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

此外,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及时发现处置相关问题,守牢湿地生态安全底线。湿地作为重要生态系统和生态空间,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屏障。生态环境部门高度重视对湿地等重要生态空间的生态问题监管,连续8年开展了“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行动,组织对涉及湿地的问题线索进行现场核查,及时发现生态破坏问题,指导有关地方和部门依法依规处置,并督促做好整改落实和生态修复等工作。“绿盾”行动开展8年来,山东省4千余个重点生态破坏问题全部完成整改销号,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域和生态极敏感脆弱区域得到严格保护。

中国山东网记者 马文文 报道

 


来源:【中国山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