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新洲“黄花滩”藏着多少宝贝?生物多样性调查首入新城区
发布日期:2025-04-23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22日讯(记者金文兵)“这片河滩景色太美了,生物种类也好多!”21日,长江日报记者跟随武汉生态环境科技中心的调查人员,来到新洲区的倒水河滩调查取样,只见漫滩的稻槎菜开出一朵朵小黄花,顶着“半挂”紫花的黄芩仿佛紫纱遮面,野菱家族在水面摆出繁复的几何画面,就连路过的白鹭都忍不住来段“凌波微步”……20余种植物与众多鸟类,在这片长约2.5公里的“黄花滩”,共同打造出一个“绿野仙踪”生态家园。

1.jpg

调查人员冒雨调查植物种类。长江日报记者金文兵 摄

“快看,这里发现一株野大豆。”当天,霏霏细雨中,在柴泊湖附近一处山地,调查人员有了新发现。

2.jpg

调查人员在新洲区倒水河“黄花滩”进行植物调查。长江日报记者金文兵 摄

长江日报记者上前查看,只见一株野大豆“独苗”深藏身与名,在草丛中玩起了“隐身术”。如果不是调查人员眼睛很尖,其实很难发现它。

3.jpg

调查人员在柴泊湖发现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长江日报记者金文兵 摄

貌不惊人的野大豆,很像豆科家族的“扫地僧”,但它其实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它与大豆是近缘种,其种质资源具有生物战略价值,科研人员利用野大豆的DNA资源,有望培育出更为优良的“超级大豆”。

转场武湖滩地,调查人员发现:别名水稗子的菵草跳着“草裙舞”正在拔节扬穗;救荒野豌豆“低头微笑”,是因为它已结出黑色的豆荚。

4.jpg

救荒野豌豆结出黑色豆荚。长江日报记者金文兵 摄

生物多样性蕴藏着巨大的生态服务价值、经济利用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是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晴雨表”。

生态好不好,需要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来衡量。据悉,武汉正在对新洲区的植物种类进行全域调查。这场生态领域的“人口普查”,也是武汉首次在新城区开展的全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

【编辑:符樱】



来源:【长江日报】